近年来,巢湖市烔炀镇曙光村家家户户冬季都要腌制的下饭小菜,如今已实现了品牌效应、规模化生产,走上了全国人民的餐桌,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,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农产品。
巢湖市烔炀镇曙光村,位于巢湖北岸“江淮古镇”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烔炀镇西部,巢湖之滨、傍水而存,南北融合、形成独特的江淮风貌。放眼望去,这里四周丘陵山峦,溪流淙淙,绿树成林,满目青翠,散落的村庄都是移民们历经数百年建设的美丽家园。近年来,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,曙光村旧貌换新颜,创办10年的村老年学校保障了老年人参与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和社会生活。
挖掘历史 特色化
曙光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,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。不知从何年开始,姚王村的先民们在后有靠山、前有明镜地方落脚,他们自家腌制的传统下饭小菜,闻名四乡八里,许许多多吃腻了大鱼大肉的本地人和外地人慕名前来,只为能够得到姚王村民家中的那一碟可口的小菜。
村民们自家制作小菜已有300年历史,每年立冬前后,家家户户的老人们都要腌制他们这里俗称的香菜、萝卜响、雪里蕻等可口下饭的小菜。其中,“香菜”就是远近闻名的一道小菜。整个冬天到来年春天,大多只有家里来了贵客,才仔细的从坛子里取出一小碟,淋上麻油呈上给客人食用,其特有的味觉记忆深锁在人们的舌尖,成为在外打拼人们的乡愁。
在村两委实施“一村一品”过程中,老年学校学员姚先胜、姚先荣、杜凤珍等提议,挖掘姚王自然村远近闻名、具有300年腌制小菜的传统,经村两委考察调研可行性后,一致认为此举可以解决村中留守老人的经济收入。
发展产业 品牌化
据村党委书记方巅介绍,2018年,结合振兴乡村战略、扶贫工作相关政策和农村集体产权改革,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创业增收。村委会牵头,成立曙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,鼓励群众种植萝卜、白菜等有机蔬菜。村两委通过宣传介绍,在村老年学校姚王村民中,开展制作小菜能手选拔赛,遴选出6位制作能手。曙光村自筹3万元,在下辖的姚王自然村,办起了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小菜加工厂,当年收入7万多元。
大胆走出了创业第一步,惊喜接踵而至。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签发“姚王小菜”商标注册,以及产品的包装设计,让该村特色小菜包装美观大方,拥有合法身份。小菜加工产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群众蔬菜的销售问题,还为留守老人、贫困户创造了20多人的就业机会
扩大市场 规模化
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升,曙光村一村一品的姚王小菜,实现规模化、标准化、规范化生产,正在进行土地审批建设标准化厂房、资金投入引进机械设备、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、建设万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,以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进行线上营销和市场推广,在种植、加工、包装、流通、销售等方面创意改良或革新,推动“姚王小菜”由现在只有立冬前后家庭作坊式制作,实现不受季节影响全年生产经营。
“巢湖半岛的开发,乡村道路和环山公路的开通,曙光行政村再也不是藏在深山人未识,我们要把乡村传统腌制、安全健康、口味独特、绿色健康食品送上人们的餐桌。让‘姚王小菜’通过旅游市场、商场超市、电商等渠道,走向全国各地。”方巅书记很有信心的说道。
如今,“姚王小菜”的坚果系列k r 四个品种,也成功的进入市场销售。(巢湖市烔炀镇老龄办 曹永龙)